新冠已悄悄退场,或避不开4个结局,60岁以上老年人需保持警惕

来源:互联网 2023年08月14日

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已影响了全球三年多,即使我国全面放开管控至今8个月,国人们经历了“一阳”的铺天盖地和发热身痛,“二阳”的悄然而至和病症轻微,对新冠会反复感染,长期与人类共存已没有争议,近期“三阳”已有蠢蠢欲动的迹象。

我国疾控中心权威发布的5—7月国内感染数据,不妨参考:

1、5月自然月,内地新增重症病例2777例,死亡164例,其中新冠感染引起呼吸衰竭致死3例,因基础病合并新冠感染161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6月自然月,内地新增重症病例1968例,死亡239例,其中新冠感染引起呼吸衰竭致死2例,因基础病合并新冠感染237例。

3、7月自然月,内地新增重症病例455例,死亡65例,均为基础病合并新冠感染引起。

相比较“一阳”的张牙舞爪,“二阳”已经斯文很多,而且“二阳”的感染高峰已过,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?

目前在美英等国传播的EG.5毒株,虽仍是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,但4月份已出现,8月份世卫组织才宣布达到一定规模,需引起关注。说明现有的特效药和疫苗可能已被EG.5毒株突破,将会随着人群流动传播世界。

是不是“三阳”快来了?这轮疫情会重点攻击哪些人群?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?

新冠病毒从被科学家锁定的那一刻,就被定义为:易传播、易变异、易逃逸、易发病。从我国情况看,虽然2020年初在内地传播,但由于前两年执行较严格的检测、隔离、消杀政策,绝大多数人是被保护得很好的,成功避免了新冠病毒对生命的大量收割。

很多国人与新冠病毒的首次遭遇,是去年底至今年春节前,一些高龄老人、免疫力低下人群和不听劝的中青年人不幸被带走,但同时大家体内也产生抗体,所以在5月、6月新冠“二阳”捣乱期间,很多人即使中招也没什么症状,或病程大为缩短。

但下一步可能来的是新的变异毒株,逃逸能力强,而且人体里的抗体弱化得差不多了,被“三阳”感染的概率增加。实际上,身边已有一些陆续“三阳”的人。

1、从症状看,喉咙痛+发热低烧+四肢乏力+头晕体痛+轻咳畏冷鼻塞。

2、从病程看,少的2天好转,多的4—5天也没什么事了,有的人只是觉得咽部不舒服。

3、从人群看,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症状明显会更重,上吐下泻动弹不得,原本肺部有隐疾的人会更揪心。

是不是意味着“三阳”也不过如此?一次比一次感染轻微,后面的四阳、五阳毒性更弱,与人们长期共存?

目前还无法估计,结论不一定乐观。

因为从“二阳”经历看,显现“两极分化”结果:一个是相当于小感冒,难受两三天就熬过去了,甚至不用服药;一个是病情发展很快,猝不及防离世,从感染发病到死亡仅有几天,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和有基础病、长期严重慢病的人。

这就意味着,每次新冠病毒“突袭”之前,都像“开盲盒”:

有的人运气好,抵抗力强,每次感染都和感冒的感觉差不多,而且还锻炼了免疫系统。但大病没有,小病小麻烦不断,非常烦人。

有的人前面几次感染没啥事,但次数多了,可能病毒大量损害了心肌细胞、神经细胞等无法再生的细胞,身体慢慢变差了,甚至诱发代谢类慢病。

有的人不幸被新冠病毒突破上呼吸道,引起的白肺和全身症状,出现心脏、血管、脑部等问题,甚至触发免疫风暴。

首当其冲的,还是免疫力衰退和弱化人群,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。

正是这种不确定的状态,再加上缺强效疫苗、缺特效药物,在基本确定新冠病毒将和人类共存的态势下,新冠发展或有4个结局:

一个是一些人群进入焦虑状态,多见于“三忧”:忧孕妇、新生儿和幼童受感染后会不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;忧成年人变得容易生病,虽然不重但影响身心,万一遇到厉害的变异毒株怎么办;忧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,中招后往往病情发展迅速,反应来不及。

一个是变成地方病,不论是国内出现新毒株还是从境外传入,感染后会在体内较差人群内“留驻”,形成季节性的呼吸道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,即所谓的“新冠后遗症”。

一个是自行消亡,有可能像非典那样,出现某个足以影响传播和繁殖的强力干扰因素,莫名消失;有可能是研发出强效药物和疫苗,抑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渠道。

一个是被用于疾病治疗,虽然新冠病毒对人体有害,但科学家们或许能从“以毒攻毒”得到启发,培育新冠病毒去对付癌细胞、有害细菌等,这个在过去已有先例——流感病毒被培养成噬菌体,当抗生素使用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新冠病毒怎么变异,怎么祸害,怎么轮番折腾,那些免疫力衰退、身体机能下降的60岁以上老人,都是重点保护对象。

老年人自己要注意防护,能用上的防护手段都不要马虎,年轻人要注意督促和落实,不给新冠病毒袭击有可乘之机。

总之,三阳也好,四阳五阳也好,把握最关键的环节,留意权威发布的预防和治疗信息,才不会在与新冠长期共存中被偷袭。

关键词:
x
x